中考数学答卷技巧(距中考还有三个月,数学成绩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在110分左右,怎样复习比较科学有效)优质
其实中考数学答卷技巧的问题并不复杂,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距中考还有三个月,数学成绩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在110分左右,怎样复习比较科学有效,因此呢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考数学答卷技巧的一些知识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!
本文目录
- 为什么感觉中考数学压轴题特别难
- 距中考还有三个月,数学成绩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在110分左右,怎样复习比较科学有效
- 初三的数学怎么学才能快速提升啊
- 中考数学压轴题不会做,没思路,怎么破
- 中考数学题想拿高分,都有哪些注意事项
为什么感觉中考数学压轴题特别难
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,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中考最后一道题,这道题通常情况下都比较难。难就难在我们小学,初一,初二,学的东西一般都是固定的图形,在固定图形中去寻求结论,但现实世界是不断变化的,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更接近实际状况,所以,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就应运而生了。
那么怎样突破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呢?
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,因为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,通常情况下都是有几问组成,在这几问中可能包含很多内容,比如说有求交点坐标,求线段长度,求运动时间,求抛物线解析式,求运动过程中使图形成为某种四边形,求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的面积等等。每一问都有考察的知识点,所以要求基础知识掌握的必须准确!
其次,必须有适度的练习。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一般在初二开始接触,但还不是很多,初三就开始多了,适度的练习可以让我们孩子到动点压轴题的题型,比如说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,产生的等腰三角形,产生的梯形,产生的直角三角形,产生的菱形,产生的面积等,这些题型都接触过了,慢慢就不害怕了。
再次,必须知道我们解决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需要什么工具,全等,相似,三角函数,勾股定理等,还有一般情况下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都需要有辅助线,所以,我们在做辅助线的时候注意观察图形的特征,想方设法使我们添加的辅助线能利用以上我所说的工具。
最后,掌握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的核心是动中求静,寻求在运动中的特殊点,特殊时刻,这些点,或者特殊时刻通常都是分类讨论端点值。把一道动点压轴题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,各个击破。
我是数学大宇,欢迎关注!
距中考还有三个月,数学成绩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在110分左右,怎样复习比较科学有效
谢谢邀请。
由于不知道题主提出的中考是哪个省区市,而不同省区市的中考赋分是不一样的,中考数学有的地方赋分120,有的赋分150,因此相对于题主提供的110分分数,就不怎么容易判断水平是高是低了。那么只能假设来分析啦。
若中考数学总分斌分为120。从模拟考110分到满分,仅有10分差距,复习可以按如下步骤或要求进行:
〈1〉跟老师节奏完成最后轮次总复习,应该在3月份完成,力争没有知识遗漏点。
〈2〉在模拟考试中总结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,然后自己做专题突被。
〈3〉刷题,只刷那些自己常丢分或者不稳定题,其他的不予以理会,以提高得分率。
〈4〉对难题要有突破,遇到太刁尖之题,力争答上前面一二小问,最后的一问可以弃之不理。
〈5〉做题要稳,基础题中档题力争不丢分就是最好的得分。
假若中考数学满分为150分,110分到满分差距相当远,可按如下步骤或要求去做:
〈1〉跟着老师节奏,总复习专项复习,听得懂的就听,听不懂的放弃,自己做些能做的练习题。
〈2〉重点抓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刷题,若难题前面一问再努力些就能拿到分的也力争去学习。
〈3〉容易的题千万不能丢分,宁慢不快。有时间多多训练。
〈4〉以课本为中心,多熟悉课本,多做课本里的习题。
〈5〉多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学些解题思想和方法。
以上是个人的看法,不一定正确,仅供参考。同时欢迎关注其他问题,欢迎参与讨论。
初三的数学怎么学才能快速提升啊
初三的数学怎么才能有效的提高啊?离2018年中考又只有130天的时间了。对于很多面临2018年中考的孩子,有些孩子成绩基础确实不太好,家长都特别着急,马上就要中考了,到底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成绩啊?
方老师是初中数学老师,有以下几点建议,仅供参考:
第一,你能不能在2月份,也就是这个月还有的20多天的时间里,把初中所有数学书上的常用数学公式都推导一遍,把所有的几何定义,几何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,自己推理证明一遍?把所有的常见的几何模型的结论都推理证明一遍?而且是完全的搞懂搞透?能不能做到?如果想做,是可以做到的。这是基础。
第二,在3月份,必须搞定代数,整式,分式,二次根式,一次函数,反比例函数,二次函数,搞定几何特别是后面的四边形多边形和圆有关的章节,以及动点综合难点题,还有数据统计的所有概念,和计算。掌握和圆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,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。
第三。3月份,开始做本地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。甚至2月份就要开始研究真题了。真的,时间太有限了,太多的试卷和题目,很厚很厚的一本本,根本没有时间来做啊。
第三、4月份,依然做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。开始整理易错题,同时去把二次函数等代数几何综合题整理起来,专题专练。
第四、5月份,依然做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,反复的做。特别是,把不懂的,把做错了的。把昨天做错了,没有搞懂的。把昨天做错了,后面问了老师搞懂了,但是今天又忘记了的。统统重新做。反复的做。
第五、6月份,快中考了,还是在做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,如果你能把这十年的本地中考真题完全吃懂吃透,滚瓜烂熟,你已经就是学霸了。但是你能真正的做懂做透吗?
大家不要觉得,方老师后面就是在讲,做真题,做真题,口水话,就是忽悠人,没有真材实料的家伙。就会讲做真题,做真题。
但是方老师想说,都这个时候了,马上就要中考了,你的数学基础又那么差。怎么办?刷题呗。可是,方老师又从来不怎么主张刷题。
特别是很多同学盲目的刷题,无头苍蝇一样,到处乱窜,没有头绪,不知道该干嘛。所以,方老师不主张盲目刷题。但是,这个时候了,很多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。
你如果能把本地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,反复的去做,去钻。做一遍,再买一本。或者你买回来,就复印几十份放家里,一遍一遍的轮回反复的去做。
中考其实非常简单,考试题目都是非常基础的题型,只要你基础吃透,考试是非常容易的。这个不容担心。
但是前提是,你在认真的做题,是非常用力度的在做题,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不是为了画黑试卷而做题。
凡事,只要你用心用力,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所以,吃透这份十年的考试真题。对于基础很差的同学来,搞个突击战,临阵磨枪,保你又快又光。
这份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,如果你做到每道题你都能倒背如流,如果你做到每道题你都能讲出他的来龙去脉,如果你做到每道题你只要看到题号就想起解题步骤。
现在方老师想问大家,一,完全吃透前十年的历年考试真题有没有可能做到?二,如果做到,考试会有什么样子的效果?
我是初中数学老师,班主任,现在今日头条开通~~方老师数学课堂,专门讲解初中数学题和中考科普,欢迎大家关注。
中考数学压轴题不会做,没思路,怎么破
如果你是高手,大可去研究压轴题,因为可以拉开差距。如果成绩一般,看5分钟没有思路,那么去检查前面的基础题吧,毕竟基础题是分数的基础,没了基础还谈什么高分,压轴题做不出来,没什么大事的,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会,不会拉开差距,相反,你把前面该拿的分数拿稳了,你可以把别人甩远。至于压轴题没有思路,这个是不能强求的,我们老师说过,压轴题靠的是智商,但还有很大的运气。你看题目的方式跟出题人一致了,那恭喜你,运气不错,如果不一样,那也没关系,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一样。最后呢,试试条件反射吧,看到条件去想结论,不要看题目要求的是什么,前面推点,后面推点,说不定就接轨了。祝你好运。
中考数学题想拿高分,都有哪些注意事项
得数学者,得天下!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,中考数学是拉大差距的学科,考的好的能考到140分以上,考差的才能得20,30分,中考数学请注意以下细节,得高分的几率高:
一、掌握中考题型分布,合理安排做题时间
中考数学试题难易程度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,以我们连云港为例,数学中考题难题分布在选择题、填空题的最后一题,大题的最后一题,有时候倒数第二题也有一定难度!
知道难题分布的好处在于合理的安排做题时间,先易后难,防止出现前面的难题用时过长,后面简单题没时间做的现象,得不偿失!
二、平时要养成完善解题步骤的好习惯
会做不等于做对了——-这一点在数学上体现更明显,因为数学步骤细节要求高,仅仅把答案得出来不一定得满分,有可能会被扣步骤分,这样的失分太冤枉!
所以平时做题的时候就要按部就班,不要跨步骤,特别是数学好的同学,一眼能把题目看到底的,最容易失步骤分!老师一再强调了,这部分学生反而不改,也很让人着急!
三、基础题确保100%正确率,略有难度的题尽量得分,难题能得一分是一分
求稳是数学得高分的关键,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数学好的学生,错的不是难题,而是简单题,难题目反而做对了!这种情况就很可惜了!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主要是因为眼高手低,脑筋转弯太快,导致简单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,而做错!
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就是:
会做做错了和不会做是一样的,都不得分;简单题的一分和难题的一分也是一样的,请你善待简单题,他们不是到试卷上凑数的!
四、考试时的心态调整很重要,要做到不急不躁,张弛有度
考试前学生会犯的毛病就是预设自己的成绩:自己给自己定义成:考好、考不好!从而导致情绪的波动,最后直接影响到成绩——-是真的考不好!
所以考前情绪调整至关重要,在做题过程中,要有一种忘我的状态,眼里只看到试卷,全力以赴投入,至于结果不管不顾!往年经验发现:结果反而很好!
总之,中考数学得高分,方法、心态都重要,当然还有最重要一点:数学你得努力学习啊,不然高分从何而来?!
关于中考数学答卷技巧,距中考还有三个月,数学成绩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在110分左右,怎样复习比较科学有效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原创文章,作者:阿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2tw.com/p/215412